這篇文章為易愚老師的易經序傳雜說-第一回,進階班專用,若是初學者,請看藍色紅色字部分即可,我會另外再把初學者要用的整理放在另一篇文章之中,但若有興趣者可以先閱讀。

        易經面貌多,就像一顆鑽石有許多的面,面面顧到才能發出美麗的光芒,序卦傳用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來解釋易經。

卦序歌如下:

乾坤屯蒙需訟師,比小畜兮履泰否;
同人大有謙豫隨,蠱臨觀兮噬嗑賁;
剝復無妄大畜頤,大過坎離三十備。
咸恒遯兮及大壯,晉與明夷家人睽;
蹇解損益夬姤萃,升困井革鼎震繼;
艮漸歸妹豐旅巽,兌渙節兮中孚至;
小過既濟兼未濟,是為下經三十四。

        唐朝的孔穎達說出序傳特性為「二二相偶,非覆即變」。

      「二二相偶」,是指《周易》六十四卦兩兩為對,共三十二對,如乾、坤;屯、蒙;需、訟;師、比;小畜、履;泰、否;同人、大有;謙、豫;隨、蠱;臨、觀;噬嗑、賁;剝、復;无妄、大畜;頤、大過;坎、離;咸、恒;遯、大壯;晉、明夷;家人、睽;蹇、解;損、益;夬、姤;萃、升;困、井;革、鼎;震、艮;漸、歸妹;豐、旅;巽、兌;渙、節;中孚、小過;既濟、未濟。按順序依次為對。

      「非覆即變」,「覆」是指「將卦一百八十度顛轉」也稱「綜」。「變」是指「陰陽爻相變」也稱「錯」。《周易》三十二對每一對的卦不是「綜」就是「錯」。

       例如乾坤兩卦就是「變」(錯)陰陽相變;屯蒙就是相互顛覆來看(綜);既濟與未濟則是既顛又覆,既綜又錯。

     《周易》六十四卦三十二對中,有二十八對為「覆」,有四對為「變」,即除了乾坤、頤大過、坎離、中孚小過變卦外,其他與對皆為覆卦。

 

       「有天地,然後萬物生焉。

        易經排序以乾、坤為第一、第二卦,說的是開天闢地。

        中國傳說,盤古開天闢地;

      《三五曆記》:「天地渾沌如雞子。盤古生在其中。萬八千歲。天地開闢。陽清為天。陰濁為地。盤古在其中。一日九變。神於天。聖於地。天日高一丈。地日厚一丈。盤古日長一丈。如此萬八千歲。天數極高。地數極深。盤古極長。故天去地九萬里。後乃有三皇。天氣蒙鴻,萌芽茲始,遂分天地,肇立乾坤,啟陰感陽,分佈元氣,乃孕中和,是為人也。首生盤古。垂死化身。氣成風雲。聲為雷霆。左眼為日。右眼為月。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。血液為江河。筋脈為地裏。肌肉為田土。發為星辰。皮膚為草木。齒骨為金石。精髓為珠玉。汗流為雨澤。身之諸蟲。因風所感。化為黎甿。

       西方聖經有創世紀;

      「起初神創造天地。地是空虛混沌,淵面黑暗,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。神說:要有光,就有了光。神看光是好的,就把光暗分開了。神稱光為晝,稱暗為夜,有晚上、有早晨,這是頭一日。..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,有晚上,有早晨,是第六日。天地萬物都造齊了。到第七日,神造物的工作已經完畢,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作,安息了。」

    中國傳統幼兒啟蒙的文章「千字文」第一句就是,「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。

        中國創世紀的故事就是易經的翻版,「天地渾沌如雞子」就是太極,陰陽未分之時,盤古生在其中分了陰陽與天地,接著有了人,「天地人」三才出現,一如卦有三爻,上爻為天,下爻為地,中爻為人。「天氣蒙鴻,萌芽茲始,遂分天地,肇立乾坤,啟陰感陽就是《乾》、《坤》、《屯》、《蒙》四卦的寫照。

      乾為天、坤為地、屯為懷胎、蒙為萌牙。

      「盈天地之間者,唯萬物,故受之以屯;屯者盈也,屯者物之始生也。物生必蒙,故受之以蒙;蒙者蒙也,物之稚也。

       《西遊記》第一回詩曰

       「混沌未分天地亂,茫茫渺渺無人見。自從盤古破鴻蒙,開辟從茲清濁辨。『天氣下降,地氣上升﹔天地交合,群物皆生。』」

       《屯》就是「天地交合」之後的「群物皆生」。故「屯者盈也」《說文解字》:「盈,滿器也。」《博雅》:「盈,滿也,充也。」

       「屯者物之始生也」:

          屯為天地之後第一卦,全經第三卦,陰陽相交的第一卦,故為「物之始生」。始、胎同義,始就是胎,胎就是始:

    《爾雅·釋詁》:「胎,始也。」故《屯》為胎;《增韻》:「凡孕而未生,皆曰胎。」又《彖》解釋《屯》云:「剛柔始交而難生」第一次所以「始交」經驗不足所以「難生」。《說文解字》全用易經來解釋:「屯,難也。象艸木之初生,屯然而難。」

        「物生必蒙,故受之以蒙;蒙者蒙也,物之稚也

        《屯》是懷胎於腹中,《蒙》就是幼稚需要啟蒙,《蒙》也是萌發:

         鄭康成註「齊人謂萌為蒙也」《說文解字》:「萌,草芽也」。

       《屯》、《蒙》都在六十四卦之初都是初始,《博雅》:「萌,始也。」

         稚字亦作穉,《說文解字》:「稺,幼禾也。」引申為稚幼。

         「物稚不可不養也,故受之以需;需者飲食之道也。飲食必有訟,故受之以訟。

     《序傳》將《需》解釋為需要、需求之需,民生並需,就是吃飯,生活必需品,

     「吃飯皇帝大」基本必須所以大如皇帝;

     《蒙》幼稚弱冠需要飲食日常所需,故《蒙》之後接著是《需》,《大》也將之解釋為「飲食」所需。軍隊中有軍需官,負責後勤補給也是此意。

     《訟》是爭訟,僅於口角,還未動手;有了民生必需之飲食,「民以食為天」為了資源必然相爭而有衝突皆這就是《訟》卦。

    《說文解字》:「訟,爭也。」主要爭的是資源財物,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:「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,聽而斷之。」《註》:「爭罪曰獄,爭財曰訟。」

       「訟必有眾起,故受之以師;師者眾也。眾必有所比,故受之以比,比者比也。

       《師》是動武,口角爭訟之後集結眾人打群架,人多勢眾,迎的機率大爭。所以,相爭激烈就勞師動眾的打了起來所以接著是《師》卦。「師者,眾也。」

       《說文解字》:「眾,多也。」古人征戰人多勢眾自然戰勝,但「傷敵一萬自損七千」不如聯合一起所以接著是《比》卦。

       《比》者輔也,相輔相成,結交合作。

       《爾雅》:「比,俌也。」就是輔,相互輔助;比也是鄰,比鄰而居,古時五家為一「比」現在最小的地方單位是「鄰」,「比」更小只有五家而已。遠親不如近鄰,《比》也有「親」「和」的意思。在金文中「比」做兩人同向而行之狀,「北」就是背,則做兩人相背之狀。

       《師》、《比》一用武力,一為外交;這看非打不可,反過來看外交手腕一樣可以達到目的。

      「比必有所畜也,故受之以小畜。物畜然後有禮,故受之以履。

     《小畜》是小康,小小有積蓄。合作之後效率提高,生活改善自然有存糧。

     《小畜》六爻中六四一陰而已,陽為大,陰為小,物以稀為貴,六四為《小畜》的主爻;所以卦名為「小」。《說文解字》:「小,物之微也。」《玉篇》:「小,細也。」

       「畜」,《左傳》:「家養謂之畜,野生謂之獸」《說文解字》:「畜,田畜也。」這田是「田獵」此的是獵物,畜是養之儲蓄用以過冬,《禮.月令》:「仲秋之月,乃命有司,趣民收斂,務畜菜。」《註》:「始爲禦冬之備。」

        相互比鄰協助儲蓄以備過冬,相征戰則是搶人餘糧自己過冬,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每南下牧馬就是要搶長城內農耕民族過冬積糧。畜引申為積蓄之意。人為的積蓄比不上大自然的積蓄所以還有《大畜》卦。《小畜》有所積畜,生活改善接著就是古人活中的祭祀禮法,故接著是《履》。

      《履》是禮,禮是文化進步的象徵。

        履的本意是鞋,《說文解字》:「足所依也。」上古社會有鞋穿是富裕尊貴之象,《爾雅.釋言》:「履,禮也。」《註》:「禮可以履行也。」在行禮儀之時穿鞋以示慎重,其後引申為履行。進入小康社會之後,人們就會重視禮節,所以《小畜》之後接著《履》。

      《履》引申為禮,禮主要是祭祀;《左傳成公十三年》:「國之大事,在祀與戎。」可知禮與祭祀皆是國之大事。

      「履而泰,然後安,故受之以泰;泰者通也。物不可以終通,故受之以否。

       禮也是古代的法律,禮法是也。有理走遍天下,也可以說是「有禮走遍天下」,齊桓公、晉文公年輕時都出奔外國而受到禮遇就是當時的禮法如此。

    《泰》是安,是通。

    《爾雅》:「安,定也。」《周書.諡法》:「好和不爭曰安。」

       社會有禮之後就安定,接著《履》為《泰》,《繫辭》解釋了通云:「往來不窮謂之通。」卦詞說「小往大來」往來相通、陰陽相交,至今「三陽開泰」還是吉祥話,《泰》能安,能通,是極好的。

     《泰》之後為《否》,這跟一般所謂「否極泰來」不同而是「泰極否來」,《泰》《否》兩卦相覆又相變,(相綜相錯)可見卦意完全相反,好不容易步步為營得來《泰》的安定相通,可能一瞬間就成了不安、不通的《否》。

     「物不可以終否,故受之以同人。與人同者物必歸焉,故受之以大有。

      《同人》是同心協力;《大有》是掌握大大的資源。

        事物是不會一直否的,要眾人同心協力必能改善《否》所以接著是《同人》,在眾人中異中求同,求同存異眾人必歸聚一同。眾志成城,萬眾一同,一如在野黨就能成為握有大量資源的執政黨《大有》。這兩卦也是相綜。

      「有大者不可以盈,故受之以謙。有大而能謙,必豫,故受之以豫。

       《屯》卦為「盈」,《大有》也有「盈」的意思。《屯》之「盈」生機滿滿,《大有》之「盈」則是手握滿滿的資源。

     「有」有-圖 字從手、從肉,做一手抓肉狀,《說文解字》:「有,不宜有也。」段注:「謂本是不當有而有之稱。」不當有而有且有的滿滿就不只是盈而是淫了,《詩經關雎序》:「不淫其色。」。疏:「者,過也過其度量謂之為淫。」有大而防止淫過故接著為《謙》卦。

         一般都以《謙》為謙虛之意擁有之後要懂得謙虛才能常有

         但「謙」有另一意,跟「有」意相近。

     「有」是不當有而有之, 兼-圖 「兼」則是一手拿兩禾,兼而有之。《說文解字》:「幷也。从手禾。兼持二禾也。」《徐曰》:「會意。秉持一禾,兼持二禾。可兼持者,莫若禾也。」但是加了「言」為「謙」是後起的字意思就不同了;《說文解字》:「敬也。」《玉篇》:「讓也。」《增韻》:「致恭也。不自滿也。」

      來知德注云:『謙為有而不居』(重要重要)。

      不當有而有,又兼而有之,那當然《豫》,《爾雅·釋詁》:「豫,樂也。」

       「豫必有隨,故受之以隨。以喜隨人者,必有事,故受之以蠱;蠱者事也

      《豫》是喜樂。《隨》是一窩蜂跟著起鬨,無有主見。

       不當有而有,接著兼有兩之,那當然豫樂,樂而人都喜歡,一窩蜂跟著有樣學樣,沒有主見的跟著學,久了自然會出事。

      「隨」,《詩.大雅.民勞》:「無縱詭隨,以謹無良。」 毛傳:「詭隨,詭人之善,隨人之惡者。」 朱熹集傳:「詭隨,不顧是非而妄隨人也。」

    《蠱》是「積久生變」,無關痛癢的小事積久不改善就會生變有事,一個吃完不喜的碗放久了就有蟲生在其中,越久就越難處理,就成了蠱。

      「蠱者事也」,就是積久不處理累積成「事」,凡言事者,皆非好事

     「事」事-圖  《說文解字》「事」在「史」部,事的本意是當記載之事,但《左傳成公十三年》說:「國之大事,在祀與戎」,國之事不是祭祀就是兵戎之事,事絕非好事例如蘆溝橋事變、九一八事變,二二八事件,六四天安門事變,都非好事。

        今天就講到了《蠱》卦,下回再依順卦序往下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杰瑞森林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